•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医疾病
  • 中医药“考古”的必要性
  •   2018年5月6日,“第四届中医药科学与文化大会”于中国科技会堂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医学会、药学会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同心·共铸中国心基金、步长制药共同协办。会议围绕“民族瑰宝,时代机遇”主题展开,旨在中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本次会议包含近700名医务工作者,30家,50余名大学生、研究生志愿者共同参与,会议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医学会会长金大鹏致辞、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步长制药赵涛董事长等中医药领军人物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华文化是整个世界上传承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中医药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明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目前,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中医药相关部门和中国们的重视。人们发现,如果中草药的“脉”号不清、中草药的资源动态不明将成为长期困扰中医药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药文化,溯本追源显得尤为重要。寻着这条脉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在第四届中医药科学与文化大会的现场带来了《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本草考古”的兴起与发展》的精彩,阐述了他和他的团队发掘中医药资源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考古”来寻觅和呈现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以兹中医药文化。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黄院士在中表示: “当我们看到国家提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时,我们就开始深思,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工作者,应当如何担起这份责任,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尤其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怎么用科学来支撑,来我们中医中药就是这样一把钥匙呢?”。

      “回想,在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记载中,曾有人提出“中国文化是传来的”的片面之词,甚至还有“中国的人种也是从所衍生过来”的。其原因是,1921年地质学家安特生曾在荷兰发现过“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由此片面的推断出,中国文化是从荷兰所兴起,由于中国的“仰韶文化”跟中药本身一脉相承,因此还误认为中药和西药“殊途同归”。但是不久,这样的言论就被事实,在1930年,中国考古学奠基者在山东溶山承子崖的十余所遗址中挖掘出了“仰韶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更为悠久的“黑陶”,而不是“彩陶”。在大师的考古结论中说到:“黑陶”代表东方文化,“彩陶”代表古老的接触过东方文化,由时间可推断出,两种文化的大背景都指向中国。果然,不久之后大师,在“殷墟”里发现了“彩陶”,“黑陶”,和“小屯”。由时间推算显而易见,“殷墟”中挖掘出的文物是三种文化的叠加,“仰韶文化”本身就属于中国。这样的结果,也对安特生所提出的观点做出了最直接的回应和纠辩。这段历史的回顾让我们知道,中国文明需要多角度去,也证明了“考古学”的重要性和力。

      我们再来看有关“嫘祖养蚕”的考古历程,在与“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前往山西夏县举办中国健康好乡村公益项目时,我了解到“夏县”其实就是“夏商周”中的“夏朝”。在这里广泛流传了一个有关“嫘祖养蚕”的传说。相传“嫘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奇女子,很早之前,他就发现了从蚕茧可以抽取蚕丝,用蚕丝编织成布匹,以代替包裹在身体上的树叶和树皮,由此流传了有关雷祖“治丝茧以供衣服”的佳话。那这样的传说是否有依据呢?在1926年大师对夏县西音村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在考古挖掘中的确看到半个蚕茧,这半个蚕茧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中,由于太过珍贵,一般情况下不给予展出,挖掘至今只在先生100年诞辰的时候展出过八天。在鉴定挖掘出的蚕茧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该蚕茧的体型,与现在夏县的家蚕体格相比较小,并且可以看到蚕茧上有很明显的刀切印记。也就表明那个时候,已经有人类开始对其进行使用。与此同时,这半个蚕茧佐证了“嫘祖养蚕”的传说。再一次利用“考古”的 “钥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考古”的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草考古”,在我看来“盛世考古”、“考古盛世”,我们的国家目前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已然到了“盛世”。因此也是“盛世考古”的来临,我们传承中医药,首先要了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大量的中医药起源与应用的传说,现在的中医工作者迫切需要这方面权威性的回答,以兹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基于过去的基础,结合现代的考古技术,我们提出了“本草考古”与“本草考证”的概念,希望“本草考古”是研究中医药的重要工具。

      “我们经常说太岁头上不能动土,太岁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就拿大家感兴趣的太岁为例,讲讲中医药考古的‘去伪存真’。”黄院士深情并茂的说到。

      黄院士和他“本草考古”的团队首先从所有文献中做了考证,由于不同的文献里都有不同的记载,无法准确判断出“太岁”到底是什么,因此他们决定通过不同的购买渠道收集太岁样品五份来进行考证。黄院士风趣地说:“别说,还挺贵。”但这五份“太岁”通过一系列研究后发现,收集来的样品却是聚乙烯醇。整个团队对研究结果表示非常疑惑,于是黄院士带着“中药资源普查队”一起到购买地进行溯源。当地农民告诉黄院士,目前市场现有的“太岁”,确实就是化学物品聚乙烯醇,之后黄院士的学生在实验室也仿照“太岁”复制出了人工合成品。

      黄院士表示,“太岁”的故事只是给大家一定的:“就是想告诉大家在中医药里我们需要‘去伪存真’。不过很可惜,我们没办法拿到古籍中《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的‘太岁’了,我不敢说我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但确切的说从现在市场上搜集到的样品,基本都是聚乙烯醇的人工合成品。而本该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太岁’,其中所包含的聚乙烯醇却是一种三类致癌物质!因此,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太岁并不具有神奇的治疗功效。”

      黄璐琦院士用这个对中医药探索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为中草药好好“把脉”,捉摸清楚中草药的“脉象”,才可更好的为中医药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在黄院士看来:“‘本草考古就是用最正确的方法,最简单的文字,以最客观的态度处理一批最容易触动人感情的材料。”在过程中,黄院士向观众们展示了他及团队在工作中的图片记录 ,黄院士说:“今天跟大家所说的一切就是我们正在做的‘本草考古,‘本草考古的目的是续写和完善我们中医药的发展史,能够‘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华民族迎来了新时代,迎来了中医药的“盛世”,在“盛世”中我们更应当归本。“本草考古”将为我们翻开“中医药”深邃与奥秘的面纱。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请联系]

      2018年5月14日至25日,滨溪北(钟山至香山段)进行封闭施工,封闭期间车辆及行人通行,过往车辆可选择绕行北一或新泰。[详细]

      在5·12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我市两名志愿者重回当年奋斗过的地方——四川省绵阳市参加“5·12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详细]

      东营市现面向社会诚聘宣传工作人员1名,主要负责普法网站、微信号的日常与更新,协助做好全市普法依理工作日常组织、协调、督导及其他临时工作。[详细]

      健康汽车房产汽车房产教育论坛教育论坛区县油田区县油田胜利油田

      星期六左眼跳